多元資產展望 — 2025年11月

18-11-2025

全球風險資產表現個別發展,反映投資者一方面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抱持樂觀態度,但另一方面亦憂慮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市場估值偏高所帶來的壓力。

在中國及香港市場方面,投資焦點正逐步由宏觀及地緣政治議題轉向企業基本面,惟企業盈利預測上調幅度仍然有限。中國A股則在「十五五規劃」政策支持下受惠,相關政策方向明確強調擴大內需與推動科技創新,惟現時增長型板塊的估值已接近歷史高位。

亞洲 (日本除外) 股市之中,南韓及台灣股市持續受惠於人工智能及半導體相關的強勁需求,而東南亞市場的估值則仍具吸引力,近期亦開始出現外資重新流入的跡象。日本股市則受惠於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延續寬鬆政策的預期而上升,惟當地股市整體估值亦已偏高。

固定收益方面,亞洲投資級及高收益債券的信貸息差已處於歷史偏低水平,因而限制債價進一步上行的空間;另外,金價在急升後進入整固期,但料仍會繼續受惠於各國央行的持續增持。隨着股票、企業債及商品等風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上升,以收益及多元化為核心的多資產策略,仍然是較佳的配置方向,以應對在年底期間市場氣氛較為審慎、但整體看法仍然傾向正面的市場環境。

主要指標2025年10月表現年初至今表現
MSCI所有國家亞洲﹙日本除外﹚指數(美元計)4.50%32.52%
MSCI中國指數(美元計)-3.82%36.22%
滬深300指數(在岸人民幣計)0.19%20.94%
恒生指數(港元計)-3.47%33.41%
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(新台幣計)9.35%26.02%
MSCI台灣指數(美元計)9.84%38.35%
MSCI所有國家東盟指數(美元計)1.16%14.12%
摩根亞洲信貸中國總回報指數(美元計)0.53%6.83%
摩根亞洲信貸總回報指數(美元計)0.73%7.65%

資料來源:摩根、MSCI及晨星,截至2025年10月31日止的數據

中國 / 香港股票

  • 美國政府正處於史上最長的停擺期,儘管有望於短期內結束,但停擺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已開始浮現;縱使鮑威爾於10 月議息會議中發表了略偏鷹派的言論,但由於美國就業市場疲弱,我們仍然預期聯儲局會持續減息。
  • 我們預期的基本情景為:美國經濟正逐步放緩,但明年仍有機會避免陷入衰退,而在沒有衰退的背景下展開減息周期通常都有利風險資產;然而,由於市場估值偏高,短期內大市或將於區間上落,而傳統的長倉資金亦開始於年底前鎖定利潤。
  • 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(APEC) 上,中美關稅談判釋出正面訊號,市場對關稅消息的敏感度亦有所下降;惟兩大強國之間的矛盾不太可能在數次會面中完全化解,因此後續發展預計仍會不時出現變數。
  • 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仍然參差,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(PMI) 低於預期、出口放緩,但通縮趨勢則有回穩跡象,市場焦點亦正逐步由宏觀與地緣政治轉向企業盈利與基本面。
  • 目前,中國第三季企業平均業績仍未符合市場預期;若股市要延續升勢,則需見到更明顯的盈利上調以支持已經上升的估值水平。

中國 A

  • 「十五五規劃」在四中全會後釋出多項正面政策訊號,雖然並非著重大規模刺激,但中長線政策方向更為清晰。
  • 主要政策亮點包括:
    (1) 供需良性循環:由十四五時期的「供給側改革引導需求」,轉向至強調供需互促、聚焦擴大內需、提升消費及家庭消費比重、擴大有效投資,以及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。
    (2) 發展創新及優質生產力:加強原始創新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、深化科技與產業融合。
    (3) 以人民為中心:推動高質量就業、改善收入分配及完善教育、醫療、住房與社保體系。
  • 另一方面,A 股估值已逼近歷史高位,特別是 人工智能 (AI) / 科技等增長板塊;零售投資者早前大幅從儲蓄戶口轉投至股市的情況、以及破紀錄的投資戶口增速已有所放緩,因此預計市場短線或將先行整固後才會再迎來下一輪升勢。

亞洲(日本除外)股票

  • 北亞市場估值已偏高,儘管區內企業盈利預測有所上調;相反,東南亞市場則因政治與增長憂慮而仍然處於偏低水平。
  • 南韓因「提升企業價值 (Value-Up」計劃取得進展,加上記憶體上升的商業週期比預期更強勁,因而繼續成為亞洲市場焦點;記憶體、造船、電力及大型折讓控股公司等主題的股價動能仍然強勁。
  • 台灣股市受惠於美國 AI 投資與需求上升而展現強勢,但大部分企業在升市過後估值已經變得偏高;加上第四季的市場走勢一般較慢,市場對 AI 泡沫亦初步感到憂慮,因此台股短線或會出現整固。
  • 東南亞部分市場開始出現回暖跡象,個別市場亦見到有資金重新流入,主要是得益於中美關稅談判改善與政治風險見底,惟要區內投資情緒全面復甦的話相信仍需要更長時間。

新興市場(亞洲除外)股票

  • 區內股市估值已逐漸偏高,近期商品價格整固與美元回落可能會為到區內熾熱的投資氣氛降溫。

日本股票

  • 高市早苗當選首相對市場具正面作用,其政策方針「早苗經濟學」與「安倍經濟學」相似,兩者均主張財政及貨幣雙重寬鬆政策。
  • 然而,市場亦擔憂日本國債供應增加及通脹上升,促使日債長端孳息率走高、日圓轉弱。
  • 日圓走弱將短線支撐日股,但後者估值已處於歷史上較高水平,因此預計市場於近期急升後會先行整固,尤其是現時日本央行於今年12 月是否加息仍存在不確定性。

亞洲投資級別債券

  • 信貸息差處於極度收窄水平,今年以來大部分回報都是由存續期(duration)所帶動。
  • 隨著美國政府停擺或將告終,避險情緒有望降溫,部分資金或將從美債中鎖定利潤,而對美國國債供應量的再度憂慮亦可能推高美債孳息。

亞洲高收益債券

  • 信貸息差進一步收窄至低於歷史平均值的一半;在風險偏好上升及新債供應有限下,我們觀察到投資者正競逐市場上同一批的亞洲高收益債券。
  • 亞洲高收益債券的絕對收益率亦因息差過低而下滑,令該類債券的風險回報比明顯轉差。

新興市場債券

  • 信貸息差進一步趨向緊縮,但因區內市場上缺乏可供替代的收益來源,因此投資者仍然持續追捧該類債券,但整體市場交投在年底期間已開始變得淡靜。

黃金

  • 金價突破 4300美元後進入整固期,有關發展相信是一個有助修正過度超買狀態的健康調整。
  • 同時,市場針對美債及美元的「貨幣貶值交易」(debasement trade)需求未止,全球央行亦繼續增持黃金以分散外匯儲備。
  • 在全球政府債風險上升及機構投資者持倉偏低的背景下,預期機構投資者未來將繼續進一步提高黃金配置。

多元資產

  • 相較單一資產或傳統平衡組合,多元資產策略能提供較低的波動性。然而,近期股票、企業債,以及商品等風險資產間的相關性顯著上升。在當前市況充滿著不明朗因素的前提下,穩定的收益來源將成為投資回報的關鍵驅動力。

資料來源:彭博,截至20251031日。

 

相關閱讀

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(「惠理」)之觀點,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。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。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,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。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,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,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。

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,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。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,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,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。在決定認購基金之前,投資者應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。如果選擇不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,則應考慮該基金產品是否合適。

本文並未經證監會審閱。刊發人: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