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元資產展望 – 2021年2月

15-02-2021

隨著疫情消散,大中華股市的估值上升至較昂貴的區間。我們對大中華股票審慎樂觀,中國經濟持續且穩健地復甦,加上市場流動性充裕和盈利前景明朗仍然支持相關看法。

 

主要指標1月表現年初至今表現
MSCI明晟亞洲(除日本)指數(美元計)4.1%4.1%
MSCI明晟中國指數(美元計)7.4%7.4%
滬深300指數(在岸人民幣計)4.0%4.0%
恆生指數(港元計)3.9%3.9%
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(新台幣計)2.8%2.8%
MSCI明晟台灣指數(美元計)6.5%6.5%
摩根亞洲信貸中國總回報指數(美元計)-0.1%-0.1%
摩根亞洲信貸總回報指數(美元計)0.0%0.0%

資料來源:摩根大通、MSCI明晟、晨星,截至2021年1月29

 

中國/香港股票
  • 中國市場的流動性雖然趨緊,但由於大量在岸互惠基金獲審批推出,支撐中港股票升浪。俗稱「北水」的港股通南向交易亦支持估值較低的港股市場追落後。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,有利企業盈利前景,將有望成為股市助力。
  • 在一月底,投資者憂慮中國人民銀行對刺激措施的立場轉趨中立,負面情緒拖累股市向下。我們認為,中國的政策方針仍在強調保障金融穩定,防範泡沫,回應人行在12月表達不會突然加息的承諾。雖然大中華股市的估值上升至較昂貴的區間,但由於中國經濟持續且穩健地復甦,加上市場提供多元化的長期投資機會,我們對其仍然看高一線。

 

中國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• 中國在岸市場的流動性有收緊跡象,加上上海銀行同業拆息上升,均使中國A股市場氣氛轉趨謹慎。不過,即使目前經濟情況較正面,中國人民銀行會過度緊縮的可能性低,因人行正設法為市場注入適當程度的流動性。另外,監管機構積極審批在岸互惠基金,資金流支撐中國A股市場上揚。不過,內地部分城市最近疫情再次爆發,當局鼓勵民眾過年留待家中或影響節日消費。

 

亞洲(日本除外)股票
  • 海外資金開始調入亞洲,年初至今已錄得顯著的資金流入。由於美元持續走弱,預料資金會繼續流向亞洲股市。目前,亞洲企業盈利前景正面,2021年的每股盈利有望增長20%。
  • 歐美股市投資者已增持週期性價值股,但亞洲股市內的相似趨勢並不明顯,反映亞洲的週期性價值股有上望空間。財政支出亦對區內經濟增長發揮正面作用。

 

新興市場(除亞洲)股票
  • 隨著全球避險情緒降溫,加上工業金屬及能源價格走強,市場轉倉至價值股令新興市場(亞洲除外)股票受惠。由於美元呈結構性走弱趨勢,由已發展市場轉倉至新興市場的走勢將會持續。

 

日本股票
  • 日本股票出乎意料地走強,創出自1990年代股災以來新高。海外資金流入日本,同時當地資金亦開始回流。儘管股票的估值兩極化,這股強勁動力及全球整體避險情緒降溫將利好日本市場。投資者亦應密切關注日元走強對股市的影響。

 

亞洲投資評級債券
  • 經濟復甦好過預期,通脹預期升溫,相信利率曲線會持續趨於陡峭。亞洲長年期的投資評級債券將因利息收益上升受到拖累。信貸息差極窄,但強勁的需求及企業盈利為這個資產類別帶來充分支持。

 

亞洲高收益債券
  • 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發債量多,當中以中國的房地產發債人為主,亞洲高收益債券息差因而拉闊。不過,區內的企業盈利前景明朗,相信會拉動個別財政穩健的發行人的債券表現。

 

新興市場債券
  • 由於投資者風險胃納顯著上升,大量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股票及固定收益市場。
  • 儘管新興市場信貸息差已經極窄,工業金屬及能源價格走強亦將利好新興市場債券 。

 

黃金
  • 黃金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避險工具,大規模的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赤字已證明不利於美元,長遠通脹也將支撐黃金需求。然而,由於全球投資者避險情緒降溫,金價短期內將維持整固區間。

 

多元資
  • 與傳統單一資產或平衡基金比較,多元資產波動性較低。然而,近期風險資產,如股票、債券及商品之間的相關性顯著上升。在充滿不確定性及低利率的環境下,收益成為投資者不可或缺的回報來源。

 

相關閱讀

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(「惠理」)之觀點,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。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。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,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。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,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,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。

投資涉及風險,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,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。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,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,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。在決定認購基金之前,投資者應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。如果選擇不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,則應考慮該基金產品是否合適。

本文並未經證監會審閱。刊發人: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。